马雁飞知乎页面的个人签名上写着:莫名其妙就创业了。
他最后一次在这个问答社区上回答问题的时间,停留在2014年的9月24日。一个题主问:怎样做好一个基于微信传播的HTML5互动页面和游戏?
这是马雁飞的看家本事。他在回答里孜孜不倦地例举出种种HTML5的玩法,并在文本的开头和结尾都「硬植入」自家产品的广告。
马雁飞有自信回答得漂漂亮亮,在给出答案的8天以前,他的MAKA平台刚刚上线。当时被移动互联网搅动的营销市场波涛汹涌,每一个致力于让自己产品和企业火一把的营销传播者,时时刻刻都在钻研洞悉新鲜的玩法。而MAKA带来的标准化体验,足够给他们分分钟带来惊喜。
半年以后适逢广州没完没了的雨季,我坐在MAKA位于TIT创意园的两层楼办公室中,团队搬进来的时间并不久,在成功完成新一轮的融资后,他们也由原来的16人扩张到将近30人,尽管如此,除了门口挤满了颜色各异的雨伞,400多平的空间中仍显得空旷。十来张紧靠着的办公桌凑在一起,统一是明亮的鲜绿,办公室尚未装修完毕,地上裸露的固定电源插口野蛮「生长」拱出地面,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弥漫着油漆的味道。
这地方跟MAKA的气质相符,老成中透射着一个字:新,但这并非意味着稚嫩。
这是我第三次见到马雁飞。头一次是我在跟另一位创业者聊天时,他恰好在给那家公司的员工们做关于H5的主题分享,我们彼此经人介绍相识,只不过匆匆握了个手,约好回头再聊。第二次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穿过一节马路步行到他的办公室,花了两个多小时漫无目的的海聊了一翻,暮然发现,原来我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在媒体圈里相识的人。
只能说,马雁飞与传播的缘分不浅。在中山大学的五年里,修了社会学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他,创业只是其中的一项选择而已,因为对社会学的兴趣,他曾一度想要走上学术的这条路,一位媒体前辈帮他写好推荐信,学校申请也递了,后来因为机缘巧合,继续深造没去成,反而开启了创业这道门。
「其实,我的创业经验还挺丰富的。」听到用「莫名其妙」四个字来形容他的创业选择,马雁飞忍不住笑起来。
从大二开始,马雁飞就已经为之后的创业铺好路了,虽然在他口中描述自己是个「短期的计划者」。参与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的国内项目,拉起小团队帮助公益慈善组织可视化的传播营销,毕业后正式进化成Grameen Vision,进行公司化管理,甚至在2012年8月的《时代周报》一篇《专访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的文章里,你还能看到一个叫马雁飞的特约记者的名字。但媒体并不是马雁飞的优选,与其做一个传播中的观察者,他更宁愿把自己放在一个参与者的位置上。
大学中所经历的这一切,已经扎扎实实给马雁飞打下了创业的底子。等临到毕业的2013年,短期计划者马雁飞才把「是该要好好赚点钱」的想法提上日程,但在学术之路堵住后,他压根就没想着去找工作,因为凭借他过往几年的经验,「领工资是赚不了多少钱的,自己大学那会儿随便折腾点东西都能够比拿工资赚得多」。
2013年初,还在中山大学就读的马雁飞(左四)作为尤努斯中心中国 战略合作总监 为Grameen China筹款
创业,自然而然就成了自己成全自己的选择。
生于1991年的马雁飞,有这等初生牛犊的自信和勇气,自觉是受益于大学里不同项目的多次历练和经验。深度参与跟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的项目合作,让他在商业模式的理解获益良多。在他看来,乡村银行虽然没有产品经理,但是在对经济、人性和落地执行都融合在了产品里面,而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操作实业还是互联网产业是完全一致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经验上都收获一次洗礼。
5年的社会学学习经历,也有助于他对传播和营销的理解,在社会心理,传播理论等社会学相关基础的研习上,他自信是充分了解MAKA的用户们的:「追求简单,也追求美。」而MAKA要做的事情无非即是「用最低门槛甚至零成本的去实现这种表达方式」。
「爱美之心人都有,但这不不代表我们为了美要成为画家。」马雁飞说。
关于MAKA的诞生,并不缺少之前的媒体报道,马雁飞在知乎上也不吝将这段故事和盘托出:2013年10月,一次慈善晚宴提出了传播策划的需求,出于「好玩」的心态,马雁飞和他的Grameen Vision将一封微信版邀请函制作出类MAKA的卡片,通过HTML5 的适配性在手机端开始了疯狂传播,一个产品的爆款由此诞生。
我不知道他是否看过2010年当时的苹果CEO乔布斯一篇名为「Thoughts on Flash」的公开信,里面提到HTML5必将统治Web。他则坦然告诉我说,当时的灵感来自于诺基亚的Lumia滑动解锁操作,以及Flipboard的翻页展示,当然还有,既然能在PC端呈现的东西,为什么不在手机端玩一把呢?
一发不可收拾。当密密麻麻的长篇大论在循序迭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变成扫一眼就过的敷衍品时,一份内容兼具交互效果的精美卡片展示就像阿甘手中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是什么样子。它成功勾起了习惯于阅读轻快和具备审美情趣的人的好奇心,并且这种愉悦感意犹未尽。
马雁飞凭直觉相信踩对了点,此时,移动互联的市场上尚还没有一款精于此的产品。MAKA 逐渐团队在Grameen Vison内部成型,并于2014年3月正式独立出来,项目由马雁飞来全权负责。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在那一场处子秀中一鸣惊人,不断有知名品牌的广告公司和其他企业来咨询甚至合作,但定制化传播并不是马雁飞希望的产品形态。要走标准化的路,做成基于HTML5的电子邀请卡片在线编辑平台,「降低操作门槛,让人人都能简单使用。」
2013年底马雁飞在香格里拉,此时他刚刚萌发MAKA的想法
初期的MAKA一直受益于Grameen Vison前期的积累输血,但对于真心想做一番事业的马雁飞和他的核心团队来说,商业考量和产品研发两头兼顾的状态,对一个初创团队的专注并不是件有利的事情。于是,寻找投融资也就成了接下来必不可少的待办事项。
虽然站在全民创业的浪尖,每天都有无数项目成功融资的消息从耳畔飞过,可是MAKA刚开始的找钱经历,并非想象中那样水到渠成。马雁飞碰到过不少不靠谱的投资人,双方坐下来沟通之后,再聊起项目,从一张嘴里到另一张嘴出来,他发觉好像双方说得不是一回事。
从4月团队搭建到9月上线,再到11月终于拿到第一笔钱,马雁飞的找钱经验让他精于总结出一套方法论:「如果本身想走专业的道路,还是找一些专业的投资者比较好一点,他们跟你在同一个话语体系里面对话的。」
自嘲为踩过坑的他也逐渐总结出关于投资拿钱的规律。在他眼里,很难拿到投资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约见的投资方在数量上并不足够多,二是没有找到「能对上眼」的投资者,双方彼此错失缘分,因为即使「屡次被投资机构拒绝的项目也未必是坏的,可能是沟通的时候没有跟投资方解释清楚」。然而最致命的状况是:我觉得自己的项目很好,并且一厢情愿。
他也曾有过这种反问:这么好的项目怎么会找不到钱呢?但这仅作为自我催眠式的解压,很快也能调整状态,将原因归于作为新手,可能不熟悉如何跟投资方如何接触。
如果只是因为刚开始不懂资本市场,因此找不到靠谱的投资人。那么一毕业即创业的零工作经历,让招人同样是一道坎,团队都是由原来的旧相识共同组建,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大公司的从业经验,人才挖掘的渠道和人脉缺乏,不得以在刚起步阶段只能采取产品外包的手段,这无疑又被迫跳进一个非良性循环。
「时间和钱都花了,结果什么都没搞出来。」马雁飞回想起那段初创阶段时,笑言创业该踩过的坑都踩过了,他仍旧泰然自若,一如他对自己的评价:抗压性强。「不管环境有多差,我都会觉得:那又如何呢?」
或许因为在上线之前进行了总体试错,如今半岁多的MAKA,似乎从一出生起就风华正茂,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验证着乔布斯那个关于「HTML5必将统治Web」的预言:用户已突破200万,其中企业用户占到80%左右,海外用户也占到一定比例,这为MAKA在即将推出的国际版打下了基础。
基于HTML5营销新玩法既成市场肥肉,争抢的自然也不止一家。
实质上,在乔布斯发表公开信不久,便有国内开发者在这上面探索掘金方式,只不过切入口仍然是互联网上最吸金的项目之一——游戏。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跃进,加上这项在2004年被提出的网页编码技术最终于十年后被标准规范化,让HTML5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成为新媒体数字营销的宠儿,这与马雁飞对MAKA的定位不谋而合:企业数字化营销平台。
互联网式生存讲究卡位,MAKA无疑起了个大早,在先期发力的状态下以华丽的姿态地拿下了第一批用户:上线4天达到2万,上线40天之后达到20万。在此其中更不乏大品牌:宝洁、格力、碧桂园、万达、TCL 、360……半年之后,这个数字达到200万,企业用户占到80%,这也恰好暗合了他们的创业初衷。
H5强调场景化的简单操作更为其赋予选择上的优势,无论是产品推广、活动邀请、招聘、社团纳新、签到,所制作的移动端卡片都远大于精心写作的长篇文字——有时候构成一个转发的理由,仅仅就是因为漂亮,符合审美期待的愉悦。
但在争夺这块市场的远远不只有MAKA,随之而来的其他竞争者都对此虎视眈眈,国内以H5服务的公司近千家,从业者在一两年之内爆增至数十万,仅从模板制作为切入点作为分类参考,或许MAKA目前的最大优势是先于其他竞争者拿到了经纬的上千万投资,以及在模板开发和平台搭建上开启了加速模式。
马雁飞并不讳言,在可以预见的与同竞争者的长跑比赛里,MAKA的长远的规划上在技术门槛上也留足了空间。引入设计师入驻平台,配合企业的协同传播,是他也一直力图让MAKA逐步走向平台化的步骤,而后将接入的第三方模板和功能,以及提供数据化的服务,也是让MAKA从一个纯粹的H5模板制作走向更完整的一块拼图。
虽然H5的拓展空间可以无限想象,但他也会意识到一个产品的承载量总会有盈满的时候,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仍然会是那些注重设计并与h5有关的应用,但不会完全放在MAKA身上,而是利用新的产品形态去呈现。
对行业判断的理智与冷静,对投资者较为成熟的理解,对创业行军征途中的规划与部署,来自眼前这个成熟又不失锐气的90后男孩,即便他也会开玩笑说:「有时候有人也会问我,你看上去像86、87的,真是1991年的?其实我觉得都差不多,也没差几年嘛。」
回望从大学入校伊始到现在的五六年经历,马雁飞把经自己手头所做过的事情归结于兴趣,无论是对社会学还是对创业,他会饶有雅趣地抛出一个类比:就跟恋爱一样,不是说这人有多好,而是你在她身上花了多少功夫,花了多少时间,你会越来越喜欢。
对于如今的选择,他毫不吝啬释放出这种喜欢,因为能够不被限制地自我掌控,充满想象空间。用他的话总结:「很多已有的决策不是按照曾经的生活经验去制定的,而是按照未来给到你的信息去决定的,折腾是有快感的,它来自自己能够对结果负责,不管结果是好是坏,至少是你选择的事情。」
「我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它是一种驱动力。」马雁飞这个自我评价脱口而出的时候,躺在知乎页面上的那一句「莫名其妙」,此时看上去更像是善意而精明的自嘲——一个属于聪明人的幽默专利。
桂林和谊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by HoyeeHD.com 2014-2021
技术部 联系电话:13077667592 QQ:402392617 微信: yoji_wang
渠道部 联系电话:13207730700 QQ:308163896 微信: lee1009
ICP:桂ICP备14006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