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ID ]
企业名称:深圳云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时间:2011年
创业地点:深圳
创始人:谌鹏飞
商业模式:专业提供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搭建云创客平台。
融资情况:2013年获得天使轮几千万元投资。
做微商的Lily打算用时下流行的H 5场景应用来推广新品,市场上的免费制作工具有不少,这让有选择困难症的她犯难:各家的产品感觉都差不多。发明场景应用的云来创始人谌鹏飞对南都记者坦言,如果这个场景仅仅作为工具,确实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并且个人用户着眼在免费,公司很难看到盈利前景。因此,他更倾向于从大企业客户入手,提供专业的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搭建云创客平台,引入第三方创作者,使得场景应用“量产化”。
绑定商业应用
谌鹏飞今年30出头,但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有9年的积累,四年前研发场景应用源于他对用户体验的理解。
“当时国内的公司都在埋头做App,可是在移动环境下,有多少人会花多少时间下载应用?”在他看来,碎片阅读时代,人们要的是快速、及时地获得信息,因此场景应用设计得很轻,不用下载、不占内存,以滑动手指的方式来查看页面内容,并且图、文、音乐营造出现场感,它仍然是App,但小而美。
当然,谌鹏飞并非为技术而技术,他真正要做的是藉此提升传统企业的商业效率——— 过去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总是隔着层层的中间商,信息不对称使得营销成本相当高,而场景应用的好处在于直接连接用户,节省不必要的推广费用。除了应用于营销,他认为连接厂家服务也很实用。举个例子,电视机70%的功能很多消费者没用过,其实完全可以在启动电视之前,加入一环以场景应用呈现说明书。
基于这些判断,云来选择以企业级应用为起点,产品专业门槛非常高,只有企业专门的设计师、市场部营销人员才会使用,这跟后来M A K A、初页、秀制作等轻应用创业公司从C端用户切入、以简单易用为卖点的思路截然不同。谌鹏飞分析,对于C端市场他也有考虑过,问题是围绕自我展示、传达祝福等生活场景的制作,可持续性有多高呢?这已经有前车之鉴,魔漫相机、脸萌、足迹等D IY工具类应用都一度爆红朋友圈,但最终都归于沉寂,唯有能带来商业价值的产品,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及至最近,云来发布了面向个人用户的移动端A pp“场景秀”,但他仍然强调倾向于个人的商业应用场景,比如微商的产品推广,又或者大公司员工所制作的企业宣传,在谌鹏飞的定义里,这不是to C,而是to“小B”。“生活类的场景也有,但比较同行,我们给出的模板更靠近企业,即使前面是秀个人的部分,在后面仍然可以链接一个企业场景。”他对南都记者说。
推倒重来开放平台
在谌鹏飞看来,个人用户的市场容量庞大,但他们的诉求点在于免费,真正愿意付费的还是云来一开始就聚焦的企业客户。据介绍,凭借先发优势和深耕专业维度,国内将近三分之一的品牌企业都使用云来的产品,当中包括海尔、蒙牛、创维[微博]、路虎等。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稳定客源,而是做了两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一是把上述收费的场景应用专业版改成免费。二是开辟云创客板块,如果企业想外包场景应用制作,在这里可以对接第三方创作者,当中既有4A公司,也有个人工作室,云来作为平台不抽佣。
这相当于把手中的客户资源开放出去,投资人说他疯了,好不容易赚到钱竟然推倒重来,公司的很多老员工也表示想不通。面对争议,谌鹏飞表现得很坦然:“互联网的精髓就是开放,纳入更多同盟军、构造生态体系,远比今天公司赚多少钱有价值。”采写:南都记者 梁卓慧
这个生态体系的关键词是“能力复用”。南都记者了解到,云创客不是简单搭一个撮合平台,在导入某个行业的客户资源之前,云来会先找到该行业的顶级企业合作,提供一整套商业移动化的解决方案。这里头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但云来的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要试水,不同行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每个行业怎么做才会更有效果,反复修正最后沉淀出一套标准化体系,然后输出给云创客,给更多企业提供服务。“对云创客,我们会显得比较强势,管理和培训是必须的,并且建立一套服务评价机制。”谌鹏飞说。
那运营下来成效如何?他以前段时间爆红微信朋友圈“我佛要你”场景应用为例,背后制作的就是云创客的设计师,对于招聘方东华禅寺来说,才花了一万多块的成本,就换来过百万人次的微信阅读量、超过4000人报名应聘寺院工作,而设计师干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赚得这笔收入,积极性相当高。也得益于这个案例,一直低调做产品的云来开始受到媒体关注。
问及目前云创客的交易量,谌鹏飞表示暂时还不方面对外公布,目前正在不断吸引各方创客加入,举办云创客大赛。在他看来,能否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代表着一个平台型企业的张力,这是团队当下需攻克的地方。
至于接下来云创客的盈利问题,他并不着急。云来在去年就已经有数千万元量级的盈利,所以在对云创客的期望上,谌鹏飞认为,“除了最基本的场景展示,我们已经深入到互动、交易以及数据挖掘,而数据才是未来更有价值的东西。”他对南都记者说。
[风言风语]
BC两端无谁优谁劣
点评人: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
如果有实力为500强企业提供专业的场景应用解决方案,那当然好,只是销售过程会比较漫长,通常一个项目可能要做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承受。而对于一般的H5创业公司来说,比较普遍的思路还是自下而上、从C端到B端——— 当很多用户都在用,当企业里的人都用起来,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跟上潮流。前者做精做细,短期可以盈利,后者不断试错改进、快速迭代产品,两种业务逻辑无所谓谁优谁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
对于云来而言,如今搭建云创客平台可以说是弥补原来主线业务比较慢的问题,使得产品更有活力。但同时也衍生新的问题,就是管理云创客,协调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毕竟上面的设计师不是你的员工,怎么带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做好质控,平台需要投入不少人力和物力,最终要看团队的执行能力。
回到H 5场景应用本身,现阶段还谈不上被广泛接受,无论是做个人用户市场,而是做企业服务,最开始都是从工具切入。随着企业小型化、分工碎片化,其实大互联网企业的不同部门所用的工具并不太一样,但你会发现很多产品趋于雷同化,功能相对都比较弱,只能说勉强能用,证明很多H5公司仍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还没仔细思考企业需要什么。但是,当用户饱和量开始饱和、市场格局比较明确的时候,必然比拼谁的产品做得更好、升级更多。从长期商业模式考虑,离不开增值服务,包括后台的数据管理,定制化方案、品牌互动等等。
桂林和谊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by HoyeeHD.com 2014-2021
技术部 联系电话:13077667592 QQ:402392617 微信: yoji_wang
渠道部 联系电话:13207730700 QQ:308163896 微信: lee1009
ICP:桂ICP备14006337号-1